拼多多爆红的商业秘密
据悉,2017年天猫商城总体GMV增长率为40%~ 50%,增长速度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GMV增长率大爆发的原因是阿里内部整体流量战略的倾斜。
为了实现消费升级,阿里巴巴对用户群体进行了划分,一类是追求高性价比、背叛成本低于10元的用户,这类用户在总用户中的占比为40%;一类是重度依赖网购的用户,这类用户占比30%;一类是潮流先锋用户,这类用户占比20%。在更改品牌口号之后,天猫商城将运营重心放在了后两类用户身上。
现阶段,在阿里巴巴所有业务部门中,天猫商城的流量倾斜最严重,这一点从阿里巴巴对外宣传始终以天猫商城为重点就可以看出。在很多公开场合的电商业务宣传中,天猫商城都是重点宣传对象,淘宝平台很少被提及。在阿里巴巴的资源分配体系中,淘宝正在被边缘化。
虽然在阿里巴巴当前的战略中"消费升级"是核心,但淘宝平台有40%的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阿里巴巴都放松了对这部分用户的关注。
据了解,自2017年年中以来,淘宝网内部对商家的管控有所松动,这一现象出乎所有人意料。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阿里执行"服从大盘"政策降低了淘宝网对商户的支持力度,导致很多商家陷入焦虑、恐慌。在2017年"双11"之前,广州沙河、株洲等地的商家曾因此事上访,这一上访事件成为管控松动的标志。在平台流量支撑、营销推广双双减少的情况下,虽然绝大部分商家没有退出淘宝平台,但他们也在考虑新的发展渠道。
据调查,很多商家同时在和淘宝平台开设了店铺,但拼多多店铺的经营效益要比淘宝店铺好很多。比如,某销售低价服装的商家表示,2017年,其拼多多店铺的销售额接近百万元,但淘宝店铺的销售额只有十几万,差距十分明显。
拼多多不仅在迅速吸收C端的商户,也在迅速吸收C端的消费者。目前,在用户数量方面,淘宝平台与微信平台相差4亿人,这4亿人主要是三线以上城市及乡村地区使用微信社交但不网购的群体,这个群体恰好是拼多多的主要受众。
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拼多多利用这部分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无暇顾及的消费者迅速发展壮大。根据公开数据,2016年9月,拼多多的用户规模达到了1亿人,月商品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到2017年1月,拼多多的月商品销售额达到了40亿元。目前,拼多多的月活用户近3亿,月销售额已破百万。当初,京东商城用了6年时间才将月销售额做到百万级。也就是说,拼多多用不到三年的时间走完了京东花费六年时间走完的路。
拼多多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突然爆发的,这一时代背景就是: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长尾用户逐渐成为主流用户,快手、今日头条、陌陌等应用开始不断向下渗透。
过去几年,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综合电商平台备受推崇,很多人认为电商流量红利消失背景下,综合性电商平台将会逐渐完成对垂直类电商平台的收购兼并,更不用说这些综合性还在积极发力无人零售、新零售等新兴模式,事实也证明垂直电商平台经营业绩并不理想。但拼多多的崛起,让很多人改变了观点。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行业,腾讯以投资并购的方式抢占了超过50%
的互联网流量,阿里系占据的流量约为20%,在互联网流量方面的强大把控力,也让外界普遍认为这两家企业市值未来都将达到万亿美元级别。
阿里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和其商业基因存在密切关联,长于卖商品的阿里在引导用户交易方面具有明显领先优势。而腾讯是社交出身,使其获取流量具备先天优势,在亿级流量支撑下,腾讯通过增值服务、游戏获取高额利润回报。
在商业基因加持下,阿里进行了诸多创新,比如支付宝、菜鸟物流等。得益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让阿里颇为困扰的是,其社交板块发展严重受阻,在流量方面很难和腾讯匹敌。
目前的拼多多业务仍局限在电商领域,和布局广泛的阿里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社交电商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交关系基础上,利用人的口碑传播可以降低流量成本。目前的阿里将精力放在迎合消费升级的主流趋势方面,天猫国际、淘宝严选、盒马鲜生等板块的出现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阿里加快布局新零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思维等先进技术及理念对传统电商及实体零售进行改造升级,充分整合线上线下优势。
想要让拼多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阿里这种巨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长期来看,社交电商模式在积累用户方面的领先优势,能够帮助拼多多实现精准高效运营,帮助其和用户建立密切连接关系,沉淀海量忠实用户,这将为拼多多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