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评判是什么意思
价值评判是什么意思
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的评价。
简言之,即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它有别于对事物事实的评价。
因此,价值评价的前提是价值事实和人们的价值观。
事物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以及人自己对这一情况的感受和理解是怎样,他的评价也就怎样。
这就是评价所反映的对象。
评价反映的对象也叫价值事实。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只能产生功利性的价值观。
虽然是不等于应该,它本身却蕴含了应该的维度。
为了使价值与评价进入良性循环,我们更应当关注价值评价与价值创造的统一。
努力以正价值主导负价值,变垂直式的价值向度为多向多维的价值向度。
充分考虑仓廪实、衣食足之后,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容易滋生的问题。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涵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它既引领人们前进又赋予其生活以意义。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