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如何抢占市场?出海网红营销或成新趋势
跨境电商如何抢占市场?出海网红营销或成新趋势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疫情、通胀、灾害、战争,2025年一波波迎面而来的巨浪,把出海人打的头晕眼花。
”3月28日,敦煌网招商和品类运营副总裁沈晓燕这样形容刚刚过去的2025年。
敦煌网是跨境电商平台之一,从事跨境电商已经19年。
根据去年一份电商出海品牌影响力名单,敦煌网在海外认知度排名第四。
刚刚过去的2025年,也是跨境电商从业者压力变大的一年。
拼多多这样的大公司入局海外,TikTok加快电商业务,有跨境人调侃说,在国内沿海地区比如深圳、广州出去喝个咖啡,10个人里面有8个都在谈跨境电商。
跨境从业者变多了,市场也更卷了。
不过,压力虽大,机会也同样大。
2025年前3个月,敦煌网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40%。
预计全年能增长80%。
沈晓燕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目前全球电商市场仍在增长阶段,其中,海外网红经济的崛起,有望给跨境电商带来更低成本、更高利润的红利期。
抢占美国电商市场。
中国电商公司此前出海,多在东南亚或非洲、中东地区,北美及欧洲市场一向被认为很难攻克。
但从去年起,北美市场的中国玩家越来越多。
拼多多旗下Temu出海首站是美国,已经首战告捷。
此外,SHIEN多次登顶美国购物APP榜首,受到年轻人欢迎。
敦煌网把2025年出海的重点也放在美国市场。
今年2月,敦煌网在洛杉矶西中心区邀请采购商、经销商、渠道商,以及当地百万粉丝网红参加线下活动。
未来3年,将在美国加州、纽约州、德州、佛罗里达州的核心潮流街区,开100个线下展厅。
敦煌网集团营销服务部副总裁李卫告诉记者,美国市场是海外跨境最成熟的市场。
成熟意味着电商基建成熟,用户购买力强,当地人对于好的商品、溢价比较高、品质比较高的商品,诉求很大。
并且,美国网红经济也刚起步,机会较大。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印尼、法国等国家在电商销量和买家数方面都排名全球前十。
其中,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电商规模最大的国家。
海外网红经济刚起步。
福建时尚类商家陈先生,去年下半年在敦煌网做跨境。
他的店铺主营鞋、包、服饰,最大的诉求就是自己的海外店铺能快速起量。
通过对接12个海外网红,他实现了这个诉求。
网红推送当天,他的店铺流量增长了237%,当周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211%。
“围绕网红经济发展社交电商,已经成为跨境商家必争之地。
”李卫告诉记者。
虽然国内网红经济已经趋于饱和,但海外当下仍然可以实现“小网红大爆发”。
李卫告诉记者,即使在欧美,网红带货也是刚刚起步阶段,这股风潮刚刚吹起,所以很多十几万甚至几万粉丝的网红,都拥有强带货能力。
Adobe报告显示,42%的海外网红从业时间小于2年,他们对社交电商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缺乏相应知识和工具,更急需一站式的跨境供应链服务。
李卫测试发现,当前一个新的出海商家,通过七八个经过挑选的数万粉丝海外小网红,可以带来每月30万美元左右的交易额。
有的商家觉得网红粉丝太少,不愿意寄送样品,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些海外小网红背后的带货能力远超出想象。
敦煌网自身的业绩数字也证实了这样的趋势:其2025年平台网红GMV实现近3倍增长,给平台贡献了9%的GMV占比。
沈晓燕预计,2025年网红GMV将贡献平台GMV的30%,这个数字在2025年会超过50%。
有机会出现海外新品牌。
eMarketer在2025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商市场增速7.1%,达5.4万亿美元。
预计到2026年,全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7.6万亿美元,在全球零售市场渗透率也将从19.3%增长至23.3%。
对于跨境出海电商从业者,这是他们看到的机会。
不过,采访过程中,几位做出海多年的人都感觉到,海外电商市场越来越卷了。
“压力一直存在的。
”沈晓燕告诉记者,经历3年新冠疫情及通胀考验后,出海行业已经有了优胜劣汰的过程。
一些小型贸易商、夫妻店正在被优化。
但与此同时,源头工厂、有研发设计能力的头部商家,以及国货品牌有了更多机会。
海外网红经济的流量红利,正在倒逼国内供给侧进行升级。
一般网红带货、试样,不会一次就下很多单,国内商家或工厂能不能根据海外网红的需求,快速定制商品,用小批量、低价格、快速突破的方式生产商品,这种柔性供给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国内具有生产能力的源头工厂,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如同国内近几年涌现出一批网红国货品牌一样, 通过海外网红带货,也有可能涌现出一批在海外走红的品牌。
“国内工厂很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杀出来,摆脱只能拿到最低利润的困境。
”敦煌网集团副总裁、MyyShop COO刘思军认为。
当然,在海外售卖这些新品牌时,还要注意不要专门强调自己是中国品牌,而要往全球品牌方向去打造。
对于想转型的源头工厂或中小商家,现在或许是最后的风口期了。
李卫预判,再过三五年,国内已经形成品牌,并拥有强大供应链的大公司也会加码跨境。
届时中小商家会面临更卷的市场环境,出头机会也就更少了。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