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现代物流十大趋势解析
2023现代物流十大趋势解析
我国物流业经受疫情冲击、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多重压力,总体实现了平稳运行。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第一年,物流业该如何抓住新机遇,迈开新步伐,展现新作为?。
看清 · 问题。
在回顾2025年我国现代物流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要有清醒认识。
一是物流供需的不匹配。
一方面低水平重复竞争、恶意压价,车多货少的矛盾愈演愈烈;一方面个性化、高水平的物流供给依然不足,全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还难以满足需求。
二是供给结构的不平衡。
包括运输结构公路运力相对过剩、铁路运力相对不足;城乡结构总体上还是城强乡弱,特别是县域物流亟待加强;内外结构内强外弱,国际物流布局存在短板等等。
三是资源利用的不充分。
比如,在一些城市群、都市圈一库难求,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疏解物流功能;而在有的三四线城市不问需求,盲目摊大饼,新建物流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
四是政策制度的不协调。
一些好政策出现中梗阻,亟待深化落实;物流管理政出多门,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难题待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任重道远。
总之,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距离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还有相当差距,建设物流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把握 · 趋势。
展望2025年,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十大趋势,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一是需求规模扩张的趋势。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预计产业物流、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物流需求将出现较快复苏势头。
二是供给结构调整的趋势。
随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全社会对物流供给质量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提质增效降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基础设施效能提升的趋势。
产业集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围绕需求,调整布局;升级改造,完善功能;互联成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供应链提档升级的趋势。
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发展,现代物流需要深度融入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五是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物流平台、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
六是国际物流补短板的趋势。
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物流强国建设都离不开国际物流相适应,必须尽快补上国际物流短板。
七是物流成本上升的趋势。
物流运行所必须的土地、燃油、人工等各项成本大概率总体上还会高位运行,物流企业将面对高成本、低收费、优服务、强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是物流运作绿色低碳的趋势。
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包括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配送等等成为发展方向。
九是人力人才短缺的趋势。
随着我国老龄化、少子化加剧,物流运行依托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弱。
特别是专业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和卡车司机、快递小哥、仓库管理员等操作性人才招工难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十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前期推出的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将会逐步落地见效,并将有接续政策陆续出台。
从最近各地两会传来的消息,地方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提到新的高度,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预计现代物流将迎来新一轮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我们对行业整体好转、平稳运行充满信心。
精准 · 发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部署,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以下六个方面,应该高度关注。
第一,着力提升高质量供给,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要重点关注市场恢复、扩大消费、消费升级的趋势,抓住食品冷链、即时零售、社区电商、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特别是传统消费线上化的市场机会。
深化物流与生产、流通和消费联动融合,依托数字经济,变革即时物流模式,促进消费线上线下结合。
加大最后一公里物流保障力度,关注城市物流改造升级,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健全分级配送网络体系。
尤其要抓住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推动县域和城乡双向物流畅通。
也要密切关注房地产、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政策风向,抢抓社会投资入市带来的新需求。
第二,着力统筹现代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重点关注汽车、家电、电子、医药、服装等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的产业,以及粮食、矿产、能源和关键零部件等对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影响大的产业,加大双向投资、流程嵌套和信息对接,建立互信互利、包容共生、长期主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前产后的采购和销售物流,逐步向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物流渗透,提供全程一体化、集约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努力向供应链各环节延伸,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支持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推动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第三,着力练好企业内功,深化提质、增效、降本。
逐步从简单降本增效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效率型降本。
由传统单一环节的运输仓储提供商向仓干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商转变,由低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全程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商转变。
要善于突破行业边界,逐步从企业自身降本转向全链条结构性降本,实现更大范围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型降本。
由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传统业务模式向企业协同、设施联动、共同配送、共享平台、生态融合转变。
通过与客户共同成长、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生态协同发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第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互联互通,发挥整体效能。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引导物流枢纽资源整合、业务协同、联网运行。
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场站、城市配送中心、物流末端网点智慧化、网络化发展。
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大物流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优化物流布局。
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投资环境吸引产业集群和商圈集聚,努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流通支点和枢纽经济示范区。
第五,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打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
支持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操作、客户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化服务能力。
有序推动智能驾驶、无人配送、无人货机、无人码头、物流机器人等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
分类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支持智慧园区、配送中心、智能仓储基地等建设和改造。
持续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促进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支持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物流资源共享利用、培育物流新业态,打造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
第六,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跟随中国制造和中国基建走出去。
加快境外物流网点铺设,深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物流网络。
发展全货机、跨境直达运输、门到门物流,增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强化 一带一路沿线物流服务,逐步实现设施连通,物流畅通。
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协定带来的机会,加快东盟、中俄、中亚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和网络建设。
围绕跨境电商、内外贸一体化等现实需求,铺设国际快递物流服务网络。
构建关键原材料、重要商品和零部件等的全球供应链履约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常来,好运常来~右上角登录加入为您推送实时外贸、进出口、跨境电商、国际物流资讯干货知识~。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