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正式上线

青岛海关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正式上线

近日,青岛海关在辖区黄岛海关和日照海关监管的港口正式上线启用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

该平台是青岛海关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将海关监管系统与港口作业、航运公司、代理系统数据联通共享,促进关、港、企之间物流链条的协同化运作,旨在为辖区港口间跨港区转运提供集约化、协同化、智慧化和一体化监管,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当天,青岛港易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申报转运一批出口胶合板产品,经过平台自动审核放行,37个集装箱搭乘内支线晟杰平安轮从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运抵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并在码头装船至达飞托斯卡轮,随即出口至海外市场。

企业通过内支线船舶在支线港和干线港口间转运,可就近选择支线港口办理海关手续,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稳定物流预期。

该公司经理于春阳说,海关通过信息化监管系统,为海运转关运输等货物提供便利化监管,自动验核放行转关单,减少集装箱倒运操作和等待时间,提升整体物流时效。

山东港口青岛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进出口口岸。

随着山东港口集团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青岛港与周边日照、威海、烟台等港口间跨港区、多类型货物转运日趋增多,港口及进出口企业对推进干线港、支线港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企业在支线港口一站式通关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青岛海关辖区跨港区货物转运多采用内支线转关监管,需要报关、转关两次申报,且不支持多次转运。

青岛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林元说,为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该关开发上线水水中转智能管理系统,推出一港通监管模式,企业跨港区转运货物只需一次申报,并支持多次转运。

在此基础上,为对转运货物开展全程智能化监管,海关协同港口打造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并于前期开展试运行。

该平台整合口岸智能化监管设施,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创新开展监管模式改革,通过与港口、监管场所、运输企业的数据共享、智能互联,应用智能安全锁、船舶AIS轨迹监控等新装备,更加集约高效、顺势智能、便利无感。

将港口间内外贸转运货物全部纳入平台智能化管理,建立起全流程的物流信息底账,有效实现了关区跨港区货物的高效转运。

林元介绍,同时平台集成水水智能中转、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公转水海上集港等多项创新模式,实现改革效果叠加。

自今年8月底试运行以来截至目前,青岛海关已通过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监管船舶298艘次,监管转运货物12.4万余箱。

我们通过平台接收企业申报的转运申请、装载申请和卸船信息等物流作业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船舶动态信息等,辅助海关关员对集装箱进行业务监管和风险预警提示。

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李蓓蕾介绍说,通过将海关物流监管无缝嵌入港口、监管场所作业流程,能有效解决国际中转、内外贸同船运输等跨港区转运途中监管问题,实现跨港区货物的高效转运、港口作业的无缝衔接、货物流向的全程可溯。

平台的创新应用,叠加公转水运输‘海上集港’模式,顺应了港口物流一体化发展需求,搭建了各支线港与青岛港之间的海上高速公路,使跨港区转运真正成为便利的‘海上巴士’。

参与前期试点的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副总经理谢海泓说,这不仅减少了企业办理货运转运环节,更可有力推动山东港口集团打造多港如一港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林元介绍,青岛海关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目前已纳入国际转运货物、内支线进出口、出口目的地运抵放行、疏港分流、内贸等多种类转运业务,并可根据具体监管要求,灵活备案配置港口转运路径和适用货物类型。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持续强化关港协同,进一步推动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在烟台、威海等港口间全面推广,以智慧海关建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山东港口群高质量发展。

以上便是本期为您分享的全部内容,若您还有任何国际物流方面的服务需求,请咨询专业的国际物流顾问。

na.png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

标签: 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