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界的AI独角兽,谁与争锋?

游戏界的AI独角兽,谁与争锋?

资本永远在追逐风口,从二次元、元宇宙、AI 到短剧……每一次技术革新与新赛道的崛起将掀起投资狂潮。

而自 2022 年底就异常火爆的 AI 大模型及应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如 Sora 的问世),至今依然备受瞩目。

当下的 AI 产业吸引着无数互联网从业者的目光。

无论是游戏行业的资深人士,还是来自其他领域技术专家,都看到了 AI 应用于游戏、娱乐、社交等方向的巨大潜力。

他们纷纷出走创业,开启 AI 工具、AI 游戏的探索,试图从这片蓝海中分到一杯羹。

而资本也紧随其后,它们就犹如饥肠辘辘的猎豹,在寻觅并蹲守着下一只独角兽的诞生。

以下为游戏新知整理的 16 家值得关注的 AI 明星创业公司(多为游戏从业者创立或游戏领域相关):。

1、MiniMax。

据彭博社消息,MiniMax(上海稀宇科技)正在进行至少 6 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阿里巴巴;知情人士透露,新一轮融资或使 MiniMax 估值超 25 亿美元,目前阿里与红杉资本已承诺参与投资。

MiniMax 应该是当前国内估值最高的 AI 大模型初创公司之一。

自 2022 年先后受到云启资本、米哈游、腾讯的青睐,估值一度来到 12 亿美元,去年被海外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评为中国 AI 初创企业 TOP5。

成立不到 3 年,MiniMax 已推出多款热门 AI 产品,包括《Glow》《星野》等。

其中,《Glow》是一款 AI 虚拟聊天应用,于 2022 年底上线,4 个月内做到了近 500 万用户,不过在 2023 年 3 月因举报被应用商店下架。

《星野》更像升级版的「Glow」,除了 AI 聊天,还加入了 UGC 和卡牌玩法,予人一种玩 AVG 的感觉。

这款产品由张前川(原今日头条产品负责人,去年加入 MiniMax)主导,海外版本《Talkie》于 2023 年 6 月发布后迅速走红,一度跻身美国 Google Play 下载总榜 TOP6,截至目前,下载量已超 1000 万。

点点数据显示,其日活已破百万,月活数据在同类产品中仅次于《Character AI》。

《Talkie》2、Polyverse。

Polyverse(深圳翻江倒海)早期专注海外休闲游戏发行,旗下有一款欧卡中度休闲游戏《Bricks Royale》,结合了打砖块和三消玩法,于 2022 年上线,曾位居美国免费榜 TOP50,当前下载量已超 100 万。

公司后来入局了 AIGC 赛道,开启了 AI 照片、视频、文字的探索,并推出了 AI 图像生成应用《AI Mirror》和《Spellai》,前者可将照片和视频转化为各种各样的风格,后者则支持把文字转化成图片。

其中,《AI Mirror》于 2023 年 3 月正式上线后,曾连续数月霸榜 Google Play 美区摄影榜,并登顶日韩、东南亚 iOS 总榜第一。

其下载量累积超过 1000 万,为 2023 年下半年 AI+ 图像应用榜前十的产品,亦是自 ChapGPT 发布以来下载量最高的生成式 AI 应用之一(来自data.ai)。

《AI Mirror》据了解,单靠这三款产品,Polyverse 就覆盖了全球 160 个国家和地区 3000 万用户。

3、元绎娱乐。

北京元绎娱乐(NovaSerena)的创业班底出自祖龙娱乐。

创始人赵同同是原《诛仙世界》《梦幻诛仙手游》《御剑情缘》的制作人,端游时期曾担任《诛仙》《完美世界》《梦幻诛仙》等产品的策划总监,参与制作的产品累积全球流水超过 140 亿。

去年,他从祖龙离职创立了元绎娱乐,转而开启 AI 与游戏融合领域的探索。

官网显示,团队在研一款面向全球的下一代开放世界射击游戏,根据招聘信息猜测可能是科幻/奇幻类题材。

近期赵同同向游戏茶馆透露,这款产品开发进度在 10% 左右,目前已完成大量的理论框架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工作,接下来将结合 AI 进行重构和优化。

4、MiAO。

MiAO(上海妙世界)是由前巨人网络 CEO 吴萌创立的元宇宙游戏开发商,去年完成了 1 亿元的天使轮融资,在上海和新加坡均设有办公点。

除了吴萌,技术总监李登明、研发负责人李智磊、美术负责人李爽等多名核心人员,均出自巨人网络。

公司在研一款面向全球玩家、主打多人玩法的开放世界像素 GTA 游戏。

据了解,团队正在探索 AI 基于游戏 NPC 的应用。

去年年底,MiAO 在 GitHub 发表了名为「LARP」(Language Agent for Role Play)的开放世界角色扮演语言智能体框架。

这个框架包含记忆处理和决策助理的认知架构,据称可以赋予 NPC 记忆、决策等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让游戏 NPC 变得更加智能。

「LARP」5、深空交响。

北京深空交响的创始团队是游戏背景出身。

据介绍,公司在探索 AIGC 用于 3D 娱乐社交方向,计划通过 AI 实现技术与新潮艺术融合的效果。

旗下投资孵化了一个名为「合壹动力」的游戏研发团队,由原永航科技 ebrain studio 负责人、《生死轮回》制作人李伟主导。

去年 11 月,「合壹动力」曝光了在研产品《代号:西格玛(Project Sigma)》。

这是一款基于 UE5 引擎研发的写实风 mmo 开放世界动作游戏,玩家的任务就是在箱庭式的城市中探索、消灭游荡的外星人,内含远程射击、长刀近战、机甲作战等战斗玩法。

《代号:西格玛》6、Kotoko.AI。

Kotoko.AI(上海织时律)是在去年拿到头部风投的融资后才设立的,规模在 20 人左右,成员来自腾讯(天美、光子)、叠纸、FunPlus 等游戏大厂。

团队正在结合 AI 开发一款社交 MMO 游戏《Dobit》,采用欧美卡通二次元画风,核心玩法为角色养成与沙盒模拟,并带有 AI 角色创建系统,可提供「赛博养崽」的体验。

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游戏版的「Character.AI」。

官方已于近期在海外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上架了游戏页面。

据称这款产品将优先上线海外,alpha 版本预计在 2024 年发布。

《Dobit》7、行者AI。

行者 AI(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的创始团队出自龙渊网络,曾参与制作了《多多自走棋(Auto Chess)》等游戏。

该公司以游戏为起点,并向美术、音乐、智能体、安全等领域拓展,探索 AIGC 的应用及解决方案。

去年天使轮就收获多家机构的青睐,近期又拿到了掌趣科技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行者 AI 与掌趣早前就有过合作。

去年 7 月,双方达成合作,共同致力于推进 AIGC 技术在游戏产业的创新应用,且掌趣将享有对行者 AI 自研的各类 AIGC 产品的优先合作权。

据介绍,行者 AI 已与上百家游戏厂商达成合作。

8、原力波科技。

北京原力波科技(曾用名:北京达不溜科技)是一家围绕 AI、区块链技术的元宇宙创业公司,团队既有从事 AI 领域超过 12 年的资深人士,也有参与过游戏大厂重要项目的从业者。

此前公司上线了一款结合 AI 的虚拟场景社交应用《Node 闹腾》,后者于 2022 年 10 月更名为《SpaceU》,并宣称「全新起航」。

作为一款元宇宙产品,《SpaceU》同样主打 Avatar、场景和社交。

背景设定在一个聚集着来自各自星球的居民和高度发达的 AI 生命的虚拟世界,玩家来到这里与居民一起生活、训练 AI,探索新的社交方式和不同的生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画风,采用像素+低多边形,相较其他元宇宙产品倒是有些特别。

《SpaceU》9、心识宇宙。

杭州心识宇宙(Mindverse)是一家获得亿元融资的前沿 AI 技术初创公司。

创业班底来自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微软、网易,核心成员中也有游戏背景出身,例如产品负责人陈阳,曾在网易游戏任职超过 8 年,历任《明日之后:命运因子》产品负责人、《战国志》《天下 X 天下》主策划等职位。

去年 7 月,心识宇宙在全球发布了无代码 AI agents 生成平台「MindOS」,允许用户创建和定制 AI 虚拟角色,并训练 AI 协助工作和生活,包括查询/总结邮件、安排项目日程并跟踪进度等。

此外公司还在抖音、微信上架过一款结合 AR 与 AI 技术的小程序「万物总动员」,允许用户通过 AR 扫描与物品进行对话,赋予物品个性和自我认知。

「MindOS」10、AgentLive。

AgentLive(上海喵吉托)是一家年轻的 AI 原生游戏研发团队。

公司首款产品叫《言灵计划(Speakrit)》,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演出派对游戏,已于 2024 年 3 月 8 日在 Steam 开启线上删档测试。

在游戏中,玩家通过 AI 自定义宝可梦的外形与战斗风格,生成专属的伙伴,并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文字战斗系统)的形式与对手进行「嘴炮」对战。

《言灵计划》11、智周未来。

智周未来的总部位于北京,同时在新加坡设有全球研发中心。

招聘网站显示,其为一家专注 AI 游戏开发的创新型公司,已在 AI+ 智能 NPC、AI+ 游戏剧情、AI+ 设计、AI+ 智能硬件等领域有所研究,并在二次元、卡牌策略、益智卡牌等游戏类型中取得商业性突破。

智周未来旗下已有多款 AI 产品,包括微信小程序「AI 魔法头像」、AI 角色扮演聊天软件《AI ChatFun》、AI 音乐翻唱软件《AI Cover & AI Songs》,以及免费 AI 绘画平台《Aitubo》等。

其中《Aitubo》有手机和网页版,支持把图片或文本转化为各种风格的头像或艺术照。

目前公司还在招聘欧美卡通休闲游戏相关岗位。

《Aitubo》12、奇点森林。

北京奇点森林(Singulora)创始团队来自腾讯、推特、Uber 和 Spotify 等头部企业。

公司专注于交互式 AI 内容平台、AI 伴侣的探索,早前推出了一款AI角色扮演平台《幻幻》,可支持用户进行互动内容创作(根据自定义世界观、人设、剧情,来生成角色形象和对话等内容),用户也可以进入他人创作的角色中来一段沉浸式剧情,体验起来类似于橙光游戏。

《幻幻》13、梦换时光。

梦换时光(Time Traveller)总部位于北京,在美国湾区设有分部。

团队专注 XR+AI 领域的探索,并聚焦社交游戏及营销业务,已获得美元基金的 A 轮融资。

公司核心成员来自微软、字节跳动、腾讯等大厂,其中 CEO 侯凯文曾在微软美国总部和中国工作近 10 年,先后担任过微软中国区副总经理兼大中华区 OEM 总监等职位,2005 年,他创办了电影媒体和电商服务平台「Mtime时光网」,后者于 2016 年被万达院线收购。

根据招聘信息,梦换时光应该是在结合 AI 开发一款创新的 XR/MR 社交游戏应用。

该产品将面向新一代 MR 硬件平台,创造类似于手机/PC 平台的《Roblox》(UGC 沙盒)、VR 平台的《VRChat》《Rec Room》(虚拟现实社交游戏)的社交体验。

14、超弦兔。

杭州超弦兔的团队有游戏制作者和 AI 从业者,公司正在探索 AI 结合游戏的新型赛道。

CEO 沈佳栋曾在网易、杭州发展研究中心任职,参与过《倩女幽魂 OL》、浙里办等项目,后来在 AI 技术研发商北冥星眸科技担任过 COO,曾带队主持开发 AI 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超弦兔在招聘微信小游戏、AI+ 游戏等岗位。

15、幻莺科技。

上海幻莺科技是由武汉大学校友创立,CTO 李坚韧曾在字节跳动任职,彼时字节的核心算法工程师只有十多人。

公司在研一款基于 AI 的二次元恋爱游戏。

招聘网站显示,幻莺科技在招募内外部写手,结合 AI 工具创作二次元剧情。

目前看来,该项目或许是想通过 AI+ 游戏的方式,为二次元宅打造超过传统游戏、番剧的沉浸感和情感互动体验。

16、解码科技。

浙江解码科技(Decoda.AI)是一家专注 C 端出海娱乐+游戏应用的初创企业,成立不久就获得了盛大网络的投资。

其创始团队来自 Google Brain、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公司研发人员主要集中在美国硅谷,并在上海、宁波设有工作室。

据招聘信息,解码科技或有面向欧美市场的重度 AIGC 游戏类产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鲸出海):游戏人入局、资本疯抢,谁会是下一个AI独角兽?。

na.png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

标签: 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