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
海岸线长约2900千米,踞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
全国地形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大部分海拔200~700米,广泛分布着由间歇性河流形成的东西向谷地。
国境偏东部为尼罗河,西部是沙漠。
尼罗河谷中部以西为长达数百千米的沙丘带,沙漠中部断续分布着一系列低地和绿洲。
尼罗河谷与红海、苏伊士湾之间为东部沙漠(阿拉伯沙漠),约占国土面积的1/5。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由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流年干燥长1350千米,形成3~16千米的狭长河谷走廊,在开罗的西以北形成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的尼罗河三角洲。
谷地和和 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富饶的农业区。
地下水储年均量巨大,西部沙漠中的努比亚砂岩承压水有8个含水层,储量23400亿立方米,是良好的灌溉水源。
埃及96%的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盛行东北信风,终年干燥少雨,仅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具有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特征。
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全年日照充足,降水稀少,广大内陆区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东、西部沙漠,西奈半岛,苏伊士湾和地中海沿岸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矿等。
埃及是世界第六大天然气出口国。
埃及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4%。
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17/2018财年国内生产总值约2807.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687美元,经济增长率5.3%。
埃及是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村人1占全国总人口的55%。
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甘蔗、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等。
其中棉花是主要出口产品,超长绒棉一向享誉国际市场。
埃及粮食仍需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
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铁路全长近10008千米,由28条铁路组成。
公路总长约4.9万千米。
内河航线总长约3500千米。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
开罗机场是连接亚、非、欧的重要国际航空港。
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很多,地中海和红海之滨风景优美,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全国旅游景点众多。
开罗以南建于公元前27世纪的吉萨大金字塔与亚历山大城边的亚历山大灯塔(已毁)均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观。
开罗埃及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千米处的尼罗河畔,东距苏伊士运河120千米。
近代发展始于19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迅速发展,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随之荣兴,成为一座新旧并存、东西方色彩兼备的城市。
拥有上千所各类普通学校和技术学校,以及著名的埃及博物馆、伊斯兰艺术馆、棉花博物馆等。
城市以古老的阿拉伯建筑为主,多中世纪的清真寺、王宫、城堡和传统的阿拉伯集市,著名的有拜巴尔一世清真寺、萨拉丁古堡、汗阿尔卡里里市场等。
旧城内清真寺尖塔林立,使开罗被誉为”千塔之城”。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